污水處理
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廠區簡介
本產業園區為綜合性產業園區,下水道系統係採分流制,分為雨水下水道及污水下水道兩系統。產業園區內各種人員經由各項衛生設備及浴室、廚房、衣物清洗等所排出之污水與工廠於生產過程中所排放之工業廢水,經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於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放至龍德大排,再匯入新城溪。
污水處理廠總面積為5.13公頃,廠區分佈於三處,分別為主體廠(面積4.43公頃)、應急廠(面積為0.3公頃)及利澤前處理廠(面積為0.4公頃)。應急廠距主體廠約650公尺,利澤前處理廠距主體廠約4公里。主體廠位於全區最高點,龍德及利澤產業園區大部份區域廢(污)水均靠加壓抽送至主體廠處理,僅少部份區域以重力輸送。
處理方法
本廠之設計計畫污水量為平均日5,000立方公尺,其處理方法主要係採活性污泥生物處理。藉曝氣池環境馴養微生物,利用水中溶氧,進行新陳代謝,分解水中部份有機性污染物,其處理效率以去除綜合污水中之有機性物質(以BOD5表示)及懸浮固體物(以SS表示)之百分率表示。對於本廠難以處理或對其功能有害之污染物,則由工廠預先處理至符合進廠限值後,方可排入本產業園區污水下水道系統。
處理設計及處理流程
本廠水量及水質
- 項目 設計 操作現況
- 平均處理水量 5,000 CMD 3,154 CMD
- 最大日處理污水量 7,000 CMD 4,854 CMD
- 最小日處理污水量 1,500 CMD 1,682 CMD
- 進流20℃(BOD5) 250 mg/L 98 mg/L
- 進流SS 250 mg/L 153 mg/L
- 進流COD 500 mg/L 353 mg/L
- 放流BOD 20~40 mg/L 10 mg/L
- 放流SS 20~40 mg/L 7 mg/L
- 放流COD <180 mg/L 74 mg/L
- 20℃(BOD5) mg/L總處理效率 約80~90% 90%
- SS mg/L總處理效率 約80~90% 95%
處理流程分述如下
本廠廢水來源含兩個收集系統,一是利澤產業園區廠商污水及頂寮社區污水經污水管線收集系統至利澤抽水站做曝氣沉砂處理後抽至龍德污水處理廠調和池。二是龍德污水收集系統經由區內三座中繼站抽送至進流抽水站,經機械式自動攔污柵欄除水中粗大雜物,再經由四部沉水式抽水機經記錄器計(此為進流抽水站系統每日抽送1500CMD~5000CMD處理量)抽送至曝氣沉砂除油池,於此池中將較重之顆粒或砂礫之無機物沉降去除,並可攔除水面,其餘廢水流至調和池,及利澤東區抽水站由污水下水道管線收集系統流經封閉式螺旋抽水機抽送至人工機械式攔污柵,經自動機械式攔污柵欄除水中粗大雜物,再經由曝氣沉砂池除砂機去除沙礫後由50Hp抽水機抽送至龍德污水處理廠調和池,每日約500CMD~1000CMD,在調和池匯集調節水量,並藉表面曝氣機調和水質(此為調和池系統),而後廢水由定量抽水機抽至初步沉澱池,先行沉澱去除部份BOD、COD及SS。
由於本區大部份皆屬食品廢水,故只偶而加酸、鹼液及硫酸鋁中和水質(此為初沉系統)。經此進入曝氣池與迴流污泥在此池曝氣,分解水溶性及非沉降性之有機物,並維持活性污泥之活性(此為曝氣池系統)。污水及活性污泥混合液由此進入二次沉澱池,沉澱後之污泥依操作參數部份迴流、部份廢棄,廢棄污泥在混合槽與初沉池污泥及各單元浮渣混合後,抽至濃縮池濃縮後,再引入消化池經好氧消化後,視情況作脫水或曬乾處理(此為污泥處理部份)。二沉池上澄液經溢流堰流出後進入三沉池,在此可視水質好壞添加各項處理藥劑,除酸鹼中和外也可加入混凝劑(如PAC)及高分子助凝劑(如 POLYMER) ,甚至可為去除色度適度添加除色劑(如:次氯酸鈉)改善廢水之透視度後再行排放。
放流水部份除回收利用,經加壓站供給本廠綠化及水封用水外,其餘則經產業園區雨水下水道排放至承受水體新城溪。
處理流程圖
廢水納管統計
本產業園區現有廠商334家,已納入污水處理廠處理241家,自行排放1家,未納管0家,建廠中及停工等92家,納管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