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50年代的臺灣,是以農業經濟為主,自然資源非常缺乏的海島。那時,我國政府經建改革方案中的一項策略,就是把高雄外海的一塊淤泥填成國外投資者爭相登陸的樂土,並且創造出全世界第一個加工出口區。高雄加工出口區設立不到3年,就已經達到飽和狀態,因此又陸續建立楠梓加工出口區及臺中加工出口區。

民國58年8月,政府將興建中的臺中潭子工業區,改建為「臺中加工出口區」。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平衡工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緩和中部地區人口外移。臺中加工出口區原為台糖公司潭子糖廠舊址,及部分民有土地,於民國60年3月建設完成。至民國72年,為因應區內事業擴充,及新投資人前來設廠的需要,而辦理擴區,擴區後本區面積共26.1606公頃。近年因業務需要,部分土地移撥予國有財產局,目前本區面積為26.1187公頃。

民國109年12月3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110年2月3日總統公布「科技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加工出口區」之名稱從此走入歷史。本園區正式更名為「臺中潭子科技產業園區」,象徵園區邁入新里程碑。


一、地理位置

本區最大的特色,就是靠近高速公路、港口和機場,貨物運輸非常方便,貨物的進出,也都採用船邊或機場倉庫提貨的方式處理,手續簡便,不僅降低營運成本,更符合經濟效益,為投資人爭取更多的商機。


二、投資優勢

●【租稅優惠】:本區為免稅區,享有多項租稅優惠,有效降低企業營運之財務成本:
1、區內事業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半製品、樣品、實驗用動植物及供貿易、倉儲轉運用貨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營業稅。
2、取得科技產業園區內新建之標準廠房或自管理處依法取得建築物免徵契稅。
3、使用5年以上之舊機器、設備,運出區外免關稅。
4、符合從事轉運業務條件者,得按其轉運業務收入10﹪為營利事業所得額,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5、區內事業以產品或勞務外銷,或銷售與科技產業園區之區內事業、科學園區、自由貿易港區、農業科技園區內之園區事業、保稅工廠或保稅倉庫之機器、設備、原料、物料、燃料、半製品,其營業稅稅率為零。
6、自用供生產之廠房部分,其營業房屋稅減半徵收,即稅率為1.5﹪。

●【土地優惠】:土地採出租方式,租金每月每平方公尺新臺幣6.35元,可節省廠商投資成本。

●除了以上優惠之外,還有低利融資、地租低廉、間接外銷、課稅內銷等優惠和方便。

廠商從申請投資、工商登記、開工生產、進出口簽證、倉儲運輸、消防、環境保護和清潔到員工衛生保健、住宿服務、育樂服務等,都可在本區完善的制度下,獲得快速便捷的服務。配合海關、銀行、郵局、就業輔導站等目的事業在區內設立,廠商洽辦事項都可在本區各機關聯合服務與一貫作業相互配合下順序完成。


三、產業現況

本區設區至今在勞、資、政三方一體,全方位共同努力合作下,完成設區四大目標。

◎吸引工業投資:本區於民國58年8月開始接受申請投資設廠。累計至111年12月底止曾核准設立之區內事業為165家,投資金額累計達美金3,962,743,127元。111年12月底止區內事業中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為最多,其次為光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其他製造業、關聯性產業服務業、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等。資金來源以國資居首位,約占59.52%,外資約占38.80%,僑資約占1.68%。  

◎拓展對外貿易:本區產品外銷至民國111年12月底止,外銷金額累計達美金37,152,713,000元,占全部科技產業園區輸出總額10.92%。輸出地區以亞洲為最多,占輸出總額的69.33%,其次為北美地區占20.40%,再次為歐洲地區占8.18%,其他地區占2.09%。  

◎導入最新技術:本區區內事業大多使用最新設備與技術製造高級產品,其生產技術或經由技術合作,或聘請國外技術人員來區指導,或派遣人員往國外學習,以提高生產技術,尤以工業自動化,管理合理化之引進,並推廣於各區內事業之衛星工廠,對我國生產技術之增進,工業水準與工作效率之提,已收顯著績效。

◎增加就業機會:民國60年建區之初,區內事業僅僱用勞工1,918人,至111年12月份僱用勞工人數為8,826人。

在多元競爭的時代,本園區積極以全球化的思維,開創新契機,建構園區成為融合生產研發及行銷為一體的光學電子產業中心。


四、未來發展

潭子科技產業園區以生產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品為主,區內廠商將永續創新發展,未來本區將持續推動園區更新計畫,促進投資,帶動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進而提高國際競爭力,繁榮國家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