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
營運中心成立緣起
觀音工業區污水處理廠原係由本局所屬觀音工業區服務中心環保組操作、營運,因近年該工業區內部分廠商轉型為高科技產業,排放廢水量激增,致本工業區配合辦理污水處理廠容量擴增、擴建事宜。
茲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期於扶植國內新興環保市場,經評估擬採用公辦民營之方式,將工業區下水道系統委託公民營機構進行經營、管理及擴建,藉由民間企業化之經營理念及靈活之彈性,提升工業區下水道系統之營運績效及加速擴建時程。
本局除每年向所委託之得標廠商收取權利金外,另可於得標廠商產生累計盈餘後,收取一定比例之回饋金,如此不僅可增加經濟部工業區開發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會)之收入,並可將得標廠商創造之利潤回饋給各工業區內之廠商,以達到三贏之目標。
委託營運單位
元山林開發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期限
自民國一百零五年八月一日起至民國一百二十年七月三十一日止。
下水道系統營運中心之工作範圍
委託範圍包括所有為維持下水道系統正常運作所需之全部工作及費用負擔等,如雨、污水下水道系統之檢視、清理、維護;揚水站、污水及污泥處理設備之操作、維護、更新;因應廢污水量增加或法規修改所需之擴建或提昇處理等級建設;水質取樣分析;污水處理廠辦公室及各建築物之維護及清潔管理;污水處理廠之環境清潔;對違規排放廢污水(包括排入雨、污水下水道或車運傾洩等)之管理或查報;以及下水道與其他環境保護等相關法令所規定之工作等,皆包含在內。
污水處理廠設立緣起與開發經過
設立緣起與開發經過
本工業區編訂係遵奉行政院前孫院長為解決桃園縣濱海四鄉所面臨難題,於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專程蒞臨實地考察所作之裁示,並為配合政府改善投資環境,因應台灣北部地區工業引進帶動沿海地區之繁榮,而開發之政策性工業區。
為配合工業引進用地需求量及開發資金籌措需要,於民國七十一年二月起在桃園縣觀音鄉分三期開發至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完成。
開發總面積632公頃,係一綜合性工業區,此項開發對當地的繁榮與發展有極大的貢獻。
觀音工業區位於桃園市觀音區,桃園市地處台灣本島西北部,腹地呈現西北向東南之狹長形,東北面緊靠台北都會區,西南側銜接新竹縣,東南面以雪山山脈與宜蘭縣相鄰,西北部面向台灣海峽。觀音區位於桃園市西北部,西面為台灣海峽,東北邊為大園區,東南邊為中壢區,南邊為新屋區。
- 開發期間 面積(公頃)
- 第一期:71年2月至73年2月 150.6
- 第二期:73年3月至75年2月 209.8
- 第三期:76年11月至79年12月 271.6
- 合 計 632
污水處理廠設置沿革
- 項目 一期 二期 三期 四期 五期
- 單元設計處理水量(CMD) 10,400 20,800 35,800 46,200 56200
- 建設費用 (萬元) 23,859 43,282 36,298 15,812 24,000
- 建設期間 76年11月~78年2月 86年6月~87年8月 95年10月~96年12月 103年01月~103年07 105年8月~107年7月
- 處理方式及新增處理流程 傳統生物處理 增加傳統生物處理槽體設施 新增高壓氧化處理程序 增設薄膜生物處理程序 修改及增設薄膜生物處理程序-薄膜系統模組
- 建造原因 工業區開發 增加廢水處理能量 藉由氧化程序處理廢水中有機及無機物,精進廢水處理效率 提升單位體積處理效率及增進處理分解物質 修改及新增薄膜處理系統,精進固體顆粒攔截效率並藉由薄膜生物處理,使水分子通過薄膜,達到水質淨化作用
污水處理流程
本工業區污水處理廠採用2套流程處理工業區廢水,分別為傳統的活性污泥曝氣法,以及目前廣泛應用的新興技術-活性污泥膜濾法(MBR),均可有效將工業區廢水轉變為合乎國家放流水標準之水體,且廢水所含之污泥亦藉由污泥乾燥機脫除至系統外,上述流程循環操作不停歇,以維護環境永續。
目前污水廠設計處理水量為57,500 CMD,經核准排放許可水量為 48,450 CMD。
污水處理廠人員編制
本工業區污水處理廠設有計畫主持人、廠長、行政組、操作組、維護組、前處理管制組、檢驗組,共計25~30人。
- 觀音工業區營運中心
計畫主持人- 廠長
- 行政組
- 操作組
- 維護組
- 前處理管制
- 檢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