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簡介
設立緣起 園區介紹 地理交通 公共設施 未來展望為創造一個優良投資環境,促進桃園市境內工業的發展提高國民就業率,於是台灣省建設廳於是台灣省建設廳劃開發一綜合性產業園區。
開發時間,先後分成二期
- 第一期:由省住都局負責規劃設計,民國67年5月完成,面積131公頃。
- 第二期:由唐榮公司負責規劃設計,民國73年3月完成,面積73.38公頃。
總面積:共計204.38公頃。其中除了公共用地佔25.5公頃,社區5.5公頃之外,設廠面積一共173.38公頃。
園區產業特色
本區鄰近台北都會區,技術密集,勞力充沛,配合廠房現代化的管理概念與企業國際化的經營理念,充滿潛力。
- 園區特色:擁有進步防治環境污染的策略與設施,注重環境生態保護,對防治公害不遺餘力同時提供高技術。高密度的勞力資源。
- 廠商類型:包括機械類,化學類,金屬類,電工器材類,紡織類,造紙類,木竹籐製造類,非金屬礦物製品類,運輸工具類,食品類,及其他類。
園區景觀道路照片
- 本區位於桃園市大園區﹂橫跨內海及北港二里,總面積二四.二八公頃,經分二期先後開發 完成,環境優美,距桃園、中壢兩市區與火車站均僅十五公里,復有中山高速縱貫等公路之連 接,而本產業園區最傲視其他產業園區者,乃有中正國際機場毗鄰,對外交通非常便捷。
- 未來主要的聯絡道路還包含西濱快速道路、高速鐵路、台北至中正機場捷運線,機場銜接道路系統、台四線平行道路、機場與青埔站銜接運輸走廊。
地理交通位置圖
到達方式
【大眾運輸】
- 桃圜機場捷運線
搭桃園機場捷運至A15大園站下車,可搭乘桃園客運5015公車至大園中正東路下車。
桃園客運5015公車路線圖
- 國道客運1961台北-桃園機場-大園
從台北搭乘國道經機場至大園
國道客運1961台北-桃園機場-大園路線圖
- 桃園市大園區免費公車
桃園市大園區樂活巴士至大園區公所下車。
桃園市大園區樂活巴士路線圖
園區重要設施:
本區不但地理位置優越,各項公共設施亦十分完善,為興辦工業人士提供一個優良的投資設廠環境。
- 服務大樓:設有服務中心,會議室等,提供廠商及員工使用。
- 道路說明:總長4.90公里,並有引道進出高速公路,可藉此連貫各大都市。
公共設施道路照片
大園產業園區第一期公共設施統計表
項目\路名
民生路
民族路
民權路
中山北路
大同路
潮音北路
總計
道路路長(m)
1630
551
610
1,236
240
199
4,466
道路路寬(m)
15.5
10及10.4
11
11.3
4.5
6.3
道路面積(㎡)
25,265
5,590
6,710
13,966.8
1080
1,253.7
53,865.5
人行道路長(m)
左1,536
左620
左1,230
右1,576
右598
右1,168
人行道路寬(m)
左2.5
左2.3
左1.7
右2.5
右2.1
右1.7
人行道面積(㎡)
左3,840
左1,426
左2091
右3,940
右1,255.8
右1,985.6
路燈盞數
82
13
15
30
4
4
148
水溝長(m)
左1,547
左208
左590
左1,236
左240
左199
右1,568
右528
右560
右1,236
右240
右199
水溝寬(m)
0.5
0.5
0.5
0.5
0.5
0.5
水溝深(m)
0.7
0.75
0.74
0.74
0.74
0.74
大園產業園區第二期公共設施統計表
項目路名
大工路
工一路
工三路
工四路
工五路
工六路
總計
道路長(m)
1,605
200
330
534
290
185
3,144
道路寬(m)
14.6
7.4
7.5
9.9及7.4
7.4
7.3
道路面積(㎡)
23,433
1,480
2,475
4,824.1
2,146
1,350.5
35,708.6
人行道長(m)
左1,551
左333
左186
左514
左306
左186
右1,550
右334
右185
右521
右289
右184
人行道寬(m)
左3.4
左2.5
左2.5
左2.5
左2.5
左2.5
右3.4
右2.5
右2.5
右2.6
右2.4
右2.5
人行道面積(㎡)
左5,273.4
左832.5
左465
左1,285
左765
左465
右5,270
右835
右462.5
右1,354.6
右693.6
右460
盞數
108
6
4
12
5
5
140
水溝長(m)
左1,605
左200
左330
左534
左290
左185
右1,605
右200
右330
右534
右290
右185
水溝寬(m)
0.7
0.7
0.7
0.7
0.7
0.7
水溝深(m)
0.95
0.35
0.35
0.35
0.35
0.35
提昇服務品質及工作效率建立單位形象降低成本、強化競爭力、減少環境污染建立資料庫以達資訊公開化及加速網路化推動企業化經營,落實責任中心制建立廠商關係管理系統將其聲音做為持續改善之動力